
在水肥一体化系统中,灌溉管网布置直接影响水肥输送效率。不少种植户因布置不当,出现区域水肥不均问题。其实只要结合水源位置与地形,选对布置形式,就能让水肥均匀覆盖作物。目前主流的“王”“T”“干”“工”四种形式,各有适配场景,具体如下:

1.“王”字形:规整地块“高效覆盖”
若地块是规则长方形或正方形(如连片蔬菜大棚、平整果园),“王”字形布置能以最短管道实现最大面积精准覆盖。其核心是“垂直分流”:干管沿地块长边铺设,分干管垂直于干管,支管垂直于分干管,滴灌带再垂直于支管,各级管道垂直呈“王”字。这种设计让水肥输送路径相近,压力损失小,保证出水量、出肥量均匀。
2.“T”字形:复杂地形“灵活适配”
当地块形状不规则或水源在地块角落,“T”字形凭借灵活结构适配复杂场景。它以“单侧分流”为核心:从水源引干管至地块核心区,在干管末端垂直分两条支管向两侧延伸,再连接滴灌带等。无需强求管道垂直,可依地块调整干管走向与支管长度,减少材料浪费和压力损失。
3.“干”字形:大面积农田“广域覆盖”
若种植面积大(如百亩大田作物),“干”字形通过“主管道+多段支管”,实现全区域无死角覆盖。布局类似“干”字:主管道沿地块长度贯穿,从主管道垂直分多段支管沿宽度延伸,滴灌带垂直于支管。主管道承担输水输肥主力,支管均匀分布,让水肥快速分散,避免末端压力不足。
4.“工”字形:多级分流“稳定输送”
“工”字形结构采用多级分流设计,管道呈“工”型分布,形成复杂的灌溉网络。它的结构类似 “工” 字,主管和支管平行分布(上下两横),中间用一条连接管(中间一竖)将它们连通,然后从支管上分出滴灌带,覆盖整个地块。这种形式能实现多级分流,实现独立调控不同区域,水压控制精确,灌溉均匀度极高。
灌溉管网布置核心是“因地制宜”,种植户可依地块形状、面积、水源位置,灵活选用或组合这四种形式,让水肥一体化系统发挥“精准、高效”的优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