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在温室大棚种植中,“空间利用率”往往决定着收益上限。而草莓与蘑菇的立体种植模式,通过“高架种草莓、下层种蘑菇”的巧妙布局,不仅实现了两种作物的双丰收,更让一座大棚的年收入轻松突破10万元,成为当下热门的高效种植方案。
一、草莓与蘑菇的共生效应
1. 气体循环
蘑菇在呼吸代谢时会持续产生二氧化碳,而这正是草莓光合作用需要的“原料”,充足的二氧化碳能让草莓叶片更翠绿、果实更饱满,有效提升光合效率。反过来,草莓进行光合作用时释放的氧气,又能满足蘑菇生长所需的有氧环境。
2. 光照共享
草莓是典型的“喜光作物”,需要充足的直射光才能保证坐果率和甜度;而蘑菇恰好相反,生长过程中只需微弱的散射光,强烈直射光反而会抑制子实体分化。立体种植模式巧妙利用了这一差异:高架上方的草莓充分接收光照,下层则通过围帘遮光、保湿,为蘑菇打造适宜的环境。
3. 资源循环
除了气体和光照,水肥、热量等资源也实现了高效循环。蘑菇生长过程中会产生轻微的摩擦热,即便在寒冷冬季,下层空间也能维持适宜温度,无需额外加热;给草莓浇灌的水分也可被蘑菇直接吸收利用,水资源利用率提升。更重要的是,蘑菇收获后留下的菌渣,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,经过简单处理就能成为草莓的优质营养底料。
二、经济效益
1. 蘑菇收益
下层种植的平菇(或其他适宜品种),在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下,一年可多茬收获,总产量能达到10吨以上。按照市场上平菇每公斤4元的平均价格计算,仅蘑菇一项就能带来约4万元的收入,为大棚收益打下坚实基础。
2. 草莓收益
高架种植的草莓,通过环境调控可实现错峰上市,恰好赶在春节前后的消费旺季成熟,此时草莓市场需求旺盛,价格也处于高位,每亩产量约2-3吨,按20元/公斤计算,草莓能带来5万元左右的收入。若种植的是高端品种,售价还能再提高,收益空间更大。
3. 采摘游增收
除了批发销售,该模式还特别适合发展“休闲采摘游”。节假日期间,游客走进大棚,既能亲手采摘新鲜草莓,又能参观下层的蘑菇种植,体验感十足。按照每人次50元的采摘消费、一座大棚节假日接待200人次计算,仅采摘游就能额外增收1万元。叠加前面的收益,一座大棚的总收入轻松超过10万元,远高于单一作物种植的收益。